如何撤销公司设立登记——法律依据与实践操作案例解析

作者:久忘 |

撤销公司设立登记?

撤销公司设立登记是指依法有权机关根据特定事实和法律规定,对公司已经办理的设立登记予以撤回或取消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公司设立登记是公司合法成立的重要标志。通常情况下,公司设立登记一旦完成,即具有法律效力和公示效力,不允许随意撤销。

在实践操作中,撤销公司设立登记的情形较为罕见,但并非没有可能。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当存在以下情形时,有权机关可以对公司设立登记予以撤销:

1. 公司提交虚假材料取得公司设立登记的;

如何撤销公司设立登记——法律依据与实践操作案例解析 图1

如何撤销公司设立登记——法律依据与实践操作案例解析 图1

2. 登记机关超越职权予以登记的;

3. 登记机关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作出准予登记决定的;

这些情形均属于可以依法申请撤销公司设立登记的情形。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需要遵循严格的法律程序和证据要求。

撤销公司设立登记的法律依据

我国关于公司设立登记撤销的相关规定散见于以下几个主要法律法规中: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公司法》第二十条款规定:"公司因下列原因之一解散:(六)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

2. 《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

该条例第十七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登记机关可以吊销执照:

(一)成立后无正当理由超过六个月未开业的;

如何撤销公司设立登记——法律依据与实践操作案例解析 图2

如何撤销公司设立登记——法律依据与实践操作案例解析 图2

(二)开业后自行停业连续六个月以上的。"

3. 《公司登记管理条例》

第六十四条规定:"提交虚假材料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取得公司登记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可以处以五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或者撤销公司设立登记。"

4. 《行政许可法》

第六十九条款规定:"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依照本法法律责任的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撤销公司设立登记的具体情形与操作流程

(一) 撤销的情形

1. 公司成立后未开展实质经营活动

- 实践中表现为无固定公场所、无员工考勤记录、无业务往来等

- 登记机关可以依法吊销营业执照

某信息技术公司于2020年取得设立登记,但始终未实际开展任何经营业务。工商部门发现后,依据《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第十七条的规定,吊销了该公司的营业执照。

2. 提交虚假材料取得公司设立

某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在申请设立登记时,提交了伪造的股东身份明和虚出资明文件。经查属实后,登记机关依据《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六十四条的规定,撤销了该公司的设立登记。

3. 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或责令关闭

某文化传媒公司因连续两年以上未年报公示信息,被工商部门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后经调查发现该公司已停止经营活动, 登记机关依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的相关规定,依法吊销了其营业执照。

(二) 撤销登记的操作流程

1. 查实违法事实

可以由以下几个主体提出申请:

- 登记机关主动发现

- 公司股东、债权人或其他利害关系人投诉举报

- 司法判决确认

2. 调查核实

登记机关应组成调查组,对涉嫌违法事实进行全面调查

某建筑公司因虚报注册资本被提起公诉。法院审理查明后,依据《公司法》相关规定,判决撤销了该公司的设立登记。

3. 作出撤销决定

登记机关在确认违法事实的基础上,依法作出撤销公司设立登记的决定,并对外公告

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因提供虚假验资报告取得设立登记,市场监管局经调查后,于2021年5月作出撤销该公司的设立登记决定,并在当地主流媒体上发布公告。

4. 后续法律后果

(1)公司主体资格消灭

(2)原法定代表人、股东可能被列入失信名单

(3)相关责任人可能承担行政或刑事责任

(三) 实际案例分析

1. 某贸易有限公司虚假出资案

该公司在设立登记时,提供了不实的出资明。市场监管局查后,根据《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六十四条的规定,撤销了其设立登记,并对该公司的两名直接责任人分别处以五万元罚款。

2. 某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开展经营案

公司成立后长期未实际公,且无任何经营活动记录。登记机关依据《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第十七条的规定,吊销了该公司的营业执照,公告其设立登记被撤销。

如何应对公司设立登记被撤销的风险?

作为投资者或企业管理者,应当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在公司设立过程中真实、完整地提交所需材料。对于已经完成设立登记的公司,也应依法合规经营,避免因违法行为导致公司设立登记被撤销。

撤销公司设立登记是一项严肃的法律程序,通常基于特定违法事实。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审慎对待公司设立和运营的各个环节。登记机关也会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行使权力,确保市场秩序的公平公正。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

【用户内容法律责任告知】根据《民法典》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本页面实名用户发布的内容由发布者独立担责。企业运营法律网平台系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提供者,未对用户内容进行编辑、修改或推荐。该内容与本站其他内容及广告无商业关联,亦不代表本站观点或构成推荐、认可。如发现侵权、违法内容或权属纠纷,请按《平台公告四》联系平台处理。

站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