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境外机构资产管理办法
国有境外机构资产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资产收益分享企业所得税政策》等法律法规,为规范国有境外机构的资产管理工作而制定的。本办法旨在加强国有境外机构资产的保护、合理配置和高效运用,确保国有境外机构资产的安全、合规和稳健运营,发挥国有境外机构资产在支持我国经济发展和实现国家利益方面的重要作用。
国有境外机构资产的范围和分类
(一)国有境外机构资产范围
国有境外机构资产是指国有企业在境外拥有的各种资产,包括但不限于:
1. 固定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工具等;
2. 无形资产:包括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著作权邻接权、商业秘密等;
3. 长期投资:包括股权、债券等;
4. 自然资源:包括土地、矿藏等;
5. 其他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预付款项、存货等。
(二)国有境外机构资产分类
根据资产性质和运用方式,国有境外机构资产可分为以下几类:
1. 固定资产分类:按照直线法计提折旧,并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 depreciation 账户的设置和管理。
2. 无形资产分类: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对无形资产进行确认、计量、摊销和披露。
3. 长期投资分类: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对长期投资进行分类和计量,并按照投资项目的具体情况确认收益和费用。
4. 自然资源分类: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对自然资源进行评估、计量、开发和利用,并按照具体项目的实际情况确认收益和费用。
5. 其他资产分类: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对其他资产进行分类和计量,并按照具体项目的实际情况确认收益和费用。
国有境外机构资产管理制度
(一)资产管理制度
1. 国有境外机构资产管理制度:对国有境外机构的资产管理制度进行明确,包括资产采购、使用、维护、调配、出售、报废等各个环节的管理要求和程序。
2. 资产报告制度:要求国有境外机构定期向上级单位或有关部门报送资产状况报告,包括资产规模、结构、价值、使用情况、风险状况等方面的信息。
(二)财务管理制度
1. 财务报告制度:要求国有境外机构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编制财务报告,确保财务报告真实、完整、准确。
2. 成本核算制度:要求国有境外机构对资产成本进行合理核算,确保资产成本的准确性。
(三)风险管理制度
1. 风险识别制度:要求国有境外机构对资产风险进行全面识别,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汇率风险、操作风险等方面的风险。
2. 风险评估制度:要求国有境外机构对资产风险进行全面评估,确定资产风险水平,并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
3. 风险监测制度:要求国有境外机构对资产风险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风险变化,并采取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
国有境外机构资产管理办法的实施和监督
(一)实施
1. 加强政策宣传和培训,提高国有境外机构管理人员的资产管理和风险意识。
2. 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资产管理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确保资产管理和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3. 加强内部审计和监督,确保国有境外机构资产管理和财务管理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4. 加强对外部风险的防范和应对,确保资产安全和风险可控。
(二)监督
1. 上级单位对国有境外机构资产管理和财务管理的监督,包括定期对资产和财务报告进行审查和审计。
2. 有关部门对国有境外机构资产管理和财务管理的监督,包括对资产采购、使用、调配、出售等环节的监督和管理。
3. 内部审计部门对国有境外机构资产管理和财务管理的监督,包括对资产成本核算、风险管理等方面的监督和检查。
国有境外机构资产管理办法的制定和实施,旨在加强国有境外机构资产的管理和保护,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和收益水平,确保资产安全和风险可控,为我国经济发展和实现国家利益作出积极贡献。
国有境外机构资产管理办法图1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日益增强,国有企业在境外投资设立分支机构或资产逐渐增多,国有境外机构资产规模不断扩大。如何加强国有境外机构资产的管理,确保资产安全,提高资产运营效益,成为我国国有企业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规范国有境外机构资产的管理,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国有境外机构资产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是重要的一项。从《办法》的制定背景、主要内容、实施情况等方面进行法律分析,以期为我国国有企业管理境外资产提供借鉴。
《办法》的制定背景
国有境外机构资产管理办法 图2
(一)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我国企业在境外投资设立分支机构或资产越来越多,资产规模不断扩大,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这给国有境外机构的资产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二)国家安全的需要
国家安全是国家的核心利益,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的代表,其在境外投资设立分支机构或资产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国家安全因素。加强对国有境外机构资产的管理,有利于保障国家利益,防范风险。
(三)国有资本布局调整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国有企业需要逐步调整资本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对国有境外机构资产的管理,有利于国有企业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产运营效益。
《办法》的主要内容
《办法》共分为五章,主要内容包括:
(一)总则
1. 适用范围:办法适用于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的国有企事业单位。
2. 目的和原则:为了加强国有境外机构资产的管理,确保资产安全,提高资产运营效益,促进国有企业依法合规开展境外投资,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策制定本办法。
(二)资产分类与范围
1. 资产分类: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2. 资产范围:包括货币资产、对外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库存物资等。
(三)资产管理制度
1. 资产配置与使用: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策,结合国有境外机构的实际情况,制定资产配置与使用的具体措施。
2. 资产转让与处置:建立健全资产转让与处置管理制度,确保资产转让的合规性和效益性。
3. 资产监管:加强对资产的监管,确保资产安全。
(四)资产收益与责任
1. 资产收益:对境外资产产生的收益,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策进行管理和分配。
2. 资产责任:明确资产责任,确保资产安全运营。
《办法》的实施情况
《办法》自2018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实施过程中,各级国有企业应当根据本办法的规定,切实加强国有境外机构资产管理工作,确保资产安全,提高资产运营效益。
国有境外机构资产管理办法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加强国有境外机构资产的管理,确保资产安全,提高资产运营效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各级国有企业应当依法合规开展境外投资,切实加强资产管理工作,为我国国有企业境外投资提供有力保障。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