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管理条例》解读与实施

作者:娇妻 |

《固定资产管理条例》是为了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益,保障固定资产的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定资产投资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实际,而制定的一部地方性法规。

固定资产的定义和范围

本条条例所称固定资产,是指在行政区域内进行建设或者生产所购置、自制、改造、更新、维修的,使用期限超过一定标准的各种有形资产。固定资产的范围包括:

(一)房屋、建筑物;

(二)的生产设备、工艺装备、工具、器具、家具等;

(三)电子设备、仪器、家具等;

(四)运输工具、工具、设备等;

(五)其他依法应当确认为固定资产的物品。

固定资产的登记、编号和管理

(一)固定资产应当登记确认为资产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在自固定资产投入使用之日起三十日内,向所在地财政部门或者财务部门申请登记,财政部门或者财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办理固定资产登记手续。

(二)固定资产应当编号管理。固定资产编号由单位或者个人在固定资产登记编号的基础上自行编制,编号应当真实、准确、完整。

(三)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对其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清查、维修、更新、报废等管理。

固定资产的采购和验收

(一)单位或者个人采购固定资产,应当按照国家和有关规定,报批、审批程序进行,采购固定资产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供应商索要产品合格证明、合同、发票等文件,并对采购固定资产进行验收。

(二)固定资产的验收,按照国家和有关规定执行。

固定资产的在使用和维护

(一)单位或者个人在使用固定资产时,应当合理使用、保养、维护,不得有下列行为:

1. 损害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

2. 降低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

3. 擅自拆卸、转移、报废固定资产;

4. 未按照规定及时进行固定资产折旧、折旧方法的变更等。

(二)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维修、保养制度,对固定资产定期进行维修、保养,保证固定资产的正常运行和使用。

固定资产的报废和处置

(一)固定资产达到预定使用年限或者因自然损耗、精神性损耗等原因不能继续使用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及时将其报废,并向所在地财政部门或者财务部门报告。

(二)固定资产的报废或者处置,应当经过技术鉴定、资产评估等程序,并按照国家和有关规定,向所在地财政部门或者财务部门申请审批。

(三)固定资产报废或者处置后,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将固定资产的残值或者处理费用上交财政部门或者财务部门,用于弥补固定资产损失或者更新固定资产。

法律责任和监督

(一)违反本条例规定的,由财政部门或者财务部门依法予以处理,可以追缴固定资产的残值或者处理费用,并依法给予单位或者个人相应的罚款。

(二)单位或者个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财政部门或者财务部门依法予以处理,可以追缴固定资产的残值或者处理费用,并依法给予单位或者个人相应的罚款:

1. 未按期申请固定资产登记的;

2. 未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

3. 未按期进行固定资产折旧、折旧方法变更的;

4. 未按期报废或者处置固定资产的;

5. 未将固定资产报废或者处置后残值或者处理费用上交财政部门或者财务部门的。

(三)财政部门或者财务部门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由上一级财政部门或者财务部门依法给予批评、通报或者行政处分。

本条例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

《固定资产管理条例》解读与实施图1

《固定资产管理条例》解读与实施图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固定资产投资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对其管理和保护的需求也日益。为了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保障固定资产投资的安全,我国制定并实施了《固定资产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以规范固定资产投资行为,促进固定资产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本文旨在对《条例》进行解读,分析其实施效果及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为固定资产投资管理者提供参考。

《固定资产管理条例》解读

1.《条例》的制定目的和原则

《条例》的制定目的是为了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保障固定资产投资的安全。制定《条例》的原则包括:

(1)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

(2)适应实际需要;

《固定资产管理条例》解读与实施 图2

《固定资产管理条例》解读与实施 图2

(3)注重实际效果,有利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健康发展。

2.《条例》的主要内容

《条例》共分为五个部分,包括总则、固定资产的认定、登记、使用、维护、调配、报废、补偿、法律责任、索引和附则。

(1)总则:明确了《条例》的适用范围、法律依据、管理体制和职责划分等内容。

(2)固定资产的认定:对固定资产的概念、种类进行了界定,规定了固定资产的认定标准。

(3)固定资产的登记、使用、维护:对固定资产的登记、使用、维护等方面的具体规定进行了明确。

(4)固定资产的调配、报废:对固定资产的调配、报废等行为进行了严格规范。

(5)法律责任:明确了固定资产投资违反《条例》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6)索引:便于查找《条例》的相关内容。

(7)附则:规定了《条例》的实施日期、解释权、施行日期等相关内容。

《固定资产管理条例》的实施效果及影响

《条例》自实施以来,对固定资产投资管理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规范了固定资产投资行为,提高了固定资产投资效益。

《条例》的实施,使固定资产投资的管理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投资行为的合规性得到了有效保障。通过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审批、备案等工作进行规范,有助于提高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效益。

2. 强化了对固定资产的监管,降低了固定资产投资风险。

《条例》对固定资产的登记、使用、维护等方面进行了严格规范,要求固定资产投资单位定期进行资产盘点、折旧核算等工作,有利于及时发现固定资产投资的风险隐患,预防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损失。

3. 促进了固定资产投资的健康发展,优化了资本配置。

《条例》的实施,有利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合理布局,有利于优化资本配置,提高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质量和效益。

《固定资产管理条例》的实施,对固定资产投资管理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有助于规范固定资产投资行为,提高固定资产投资效益,降低固定资产投资风险,促进固定资产投资的健康发展。《条例》的实施也有待进一步完善,如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审批、备案等方面还需加强规范,以期更好地发挥《条例》在固定资产投资管理中的作用。

在实际工作中,固定资产投资管理者应充分了解《条例》的内容,遵循其规定,确保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合规性和效益性,为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事业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

【用户内容法律责任告知】根据《民法典》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本页面实名用户发布的内容由发布者独立担责。企业运营法律网平台系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提供者,未对用户内容进行编辑、修改或推荐。该内容与本站其他内容及广告无商业关联,亦不代表本站观点或构成推荐、认可。如发现侵权、违法内容或权属纠纷,请按《平台公告四》联系平台处理。

站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