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计生资产管理条例:解读与实务操作指南
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医疗卫生事业作为国家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障和生活质量。卫生计生系统作为承担着医疗服务、疾病预防控制、服务等重要职能的政府机构,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大量资产。随着卫生计生系统的不断改革和发展,资产管理问题日益凸显:资产规模庞大且种类繁杂、管理标准不统账实不符现象普遍、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等问题亟待解决。
卫生计生资产管理条例:解读与实务操作指南 图1
为规范卫生计生系统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提高资产使用效益,防止国有流失,国家卫健委联合财政部发布了《卫生计生系统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国卫财务发[2017]45号)。对卫生计生资产管理条例的内涵、外延以及实务操作要点进行深入分析。
卫生计生资产管理条例概述
(一)概念界定
卫生计生资产是指卫生和系统所属各级事业单位占有或使用的国有资产,包括但不限于固定资产(房屋建筑物、设备、车辆等)、流动资产(现金、存货等)、无形资产(专利权、著作权等)。这些资产按照国家会计制度进行核算,并接受财政部门的监管。
(二)立法背景
1. 深化改革的需求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推进,医疗卫生资源重新配置成为必然。在这一过程中,规范资产管理是确保改革成果的重要保障。
2. 强化管理的必要性
卫生计生系统资产规模庞大,管理难度系数高。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对于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3. 衔接相关政策的要求
国家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卫生计生系统的资产管理也需要在新的政策框架下进行规范。
(三)条例的基本原则
1. 依法依规管则
资产管理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财政制度规定,体现公共资金的公益性特征。
2. 科学配置原则
根据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优化资产配置,防止重复购置和闲置浪费。
3. 规范操作原则
从资产取得、使用到处置各个环节都必须有章可循,确保管理过程规范透明。
4. 绩效导向原则
将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绩效评价相结合,注重资产使用效益。
卫生计生资产管理条例的主要内容
(一)资产配置管理
1. 配置标准制定
根据机构编制和工作需要,结合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原则,科学制定各类资产的配置标准。
2. 预算管理
卫生计生系统的资产购置必须纳入部门预算管理,严格执行政府采购程序,防止超标准、超计划配备资产。
3. 调剂使用
横向调剂和纵向调剂相结合。在系统内部优先调剂使用闲置资产,在无法满足需求时,方可申请新增配置。
(二)资产管理
1. 台账制度建立
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设立资产台账,对各类资产进行登记造册,做到账实相符、账相符。
2. 信息化管理
推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实现资产的动态监管。信息管理系统应当包括资产购置、使用、处置等全过程记录。
3. 清查盘点
定期开展资产清查工作,对于清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清查结果作为预算编制和资产管理评价的重要依据。
(三)资产收益管理
1. 经营性收入上缴
对于单位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进行出租、出借等经营活动所获得的收益,应当按照规定全额上缴财政。
2. 内部调配结算
系统内单位间的资产调剂行为,应当按照市场原则收取或支付相应的费用,确保经济利益合理流转。
(四)资产处置管理
1. 审批程序
资产处置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批流程。对于处置方案的制定、评估、拍卖等环节要有明确的操作规范,确保公开透明。
2. 资产评估
资产处置前应当聘请专业机构进行评估,合理确定资产价值,并以评估结果作为交易定价的重要依据。
卫生计生资产管理条例:解读与实务操作指南 图2
3. 收益分配
处置所得收益应当按照规定的比例上缴或纳入单位预算统筹使用,防止私分滥发。
贯彻实施卫生计生资产管理条例的要点与难点
(一)制度建设层面
1. 完善配套细则
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确保条例在基层得到有效执行。
2. 加强队伍建设
培养一支既懂财务又熟悉资产管理的专业队伍,提升管理专业化水平。
3. 建立奖惩机制
将资产管理绩效与单位和个人的考核评价挂钩,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二)技术操作层面
1. 信息化支撑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功能完善的资产管理系统,实现对资产管理全过程、全方位的动态监控。
2. 数据标准化
统一数据采集标准和分类编码体系,确保信息共享和数据分析可行。
3. 风险预警机制
建立资产流失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和处置管理中的苗头性问题。
(三)监督管理层面
1. 强化内部审计
定期开展资产专项审计工作,重点检查资产变动的真实性、合规性和合法性。
2. 实施绩效评价
将资产管理成效纳入部门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科学评估资金使用效益。
3. 完善监督机制
建立外部监督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多元监督体系,确保管理阳光透明。
卫生计生资产管理条例对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影响
(一)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服务效率
通过建立规范化的资产管理制度,可以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将有限的公共资源用于最需要的领域,提高医疗服务供给质量和效率。
(二)防范财务风险,保障资全
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管,严格控制资产处置行为,防止因管理不善导致的国有资产流失,确保公共资金使用的安全性。
(三)促进体制改革,推动创新发展
卫生计生系统的资产管理改革将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供制度保障,有助于推动服务模式创管理水平提升。
卫生计生资产管理条例作为规范卫生计生系统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法规,对于加强财政监管、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条例的深入实施,必将推动卫生计生系统的资产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发展道路,为全面建设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在背景下,卫生计生系统的资产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以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国有资产管理的各项决策部署,不断创新发展思路,完善管理措施,努力开创卫生计生系统资产管理新局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贡献力量。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