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集体资产管理与监督制度的法律框架与实践路径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得知:截至2024年3月,关于村资产管理的文献共计 4,582篇,其中与村集体资产监督制度相关的研究文献占比约为17.9%。从研究区域来看,东部沿海地区的相关研究最多,占总文献数的35.6%,而中西部地区由于经济条件限制,相关研究较少。
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农村基层的重要经济实体,在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社会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治理结构的变化,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资产流失、管理混乱、监督缺失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从现有文献来看,村资产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关于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律制度的研究;二是关于村干部腐败与监督机制的研究;三是关于农村土地流转与资产管理的研究。关于村资产管理监督制度的研究最多,占比为17.9%。已有的研究大多集中于理论探讨策建议层面,缺乏对具体操作层面的深入分析。
村级集体资产管理与监督制度的法律框架与实践路径 图1
村级集体资产管理与监督的法律框架
从法律的角度来看,村资产是指属于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财产和权益,包括但不限于土地、山林、水面、鱼塘等自然资源,房屋、建筑设施等不动产,以及银行存款、债权债务等流动资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相关法律规定,村级集体资产的所有权归属于全体村民共同所有,任何个人或组织不得非法侵占或挪用。
在管理权限划分方面,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明确管理主体和责任分工。实践中常见的模式包括:
村级集体资产管理与监督制度的法律框架与实践路径 图2
1. 村委会直接管理:由村党支部、村委会统一领导下的村经济社或其他专门机构负责具体事务;
2. "村两委 监事会"共同管理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负责日常管理,而村民监督委员会则负责全程监督;
3. 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管理:部分经济发达地区的村级集体资产采取托管或承包的方式进行专业化运营。
村级资产管理与监督制度的具体内容
1. 资产登记制度
- 资产清查:定期对村集体所有的土地、房屋、设备等进行全面清点,明确权属关系;
- 成立由支部书记牵头的资产清查小组,制定详细的清查方案和工作流程,在镇级政府指导下开展具体工作。
2. 使用管理规则
- 任何单位或个人使用村级资产都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
- 对于承包、租赁等经营性,应当签订书面合同,并报乡镇经管部门备案;
- 严格执行收益分配制度,防止收入挪用和私分现象。
3. 资产收益管理
- 村级集体资产的收益应当统一纳入村集体经济组织账户,实行"村财乡代管"或"村财村用、镇级监管"模式;
- 强化收益分配公开机制,确保每项收入支出都有据可查。
4. 监督与责任追究
- 村民监督委员会应当定期检查村级资产管理情况,并向全体村民通报;
- 对于违反管理规定的村干部或经管人员,应当依法予以处理,并严格追究其法律责任;
- 完善财务公开制度,实行村务公开日制度,保障村民知情权和参与权。
村级集体资产与监督机制的实践路径
1. "三资"平台建设
- 联合财政、、审计等部门建立村级集体资产管理信息平台;
- 利用科技手段实现村级资产的动态监管和实时公开;
- 在平台中设立举报和网络举报入口,方便村民随时进行监督。
2. 强化民主决策机制
- 严格执行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凡涉及村集体资产的重大事项都必须经过集体讨论决定;
- 对于需要决策的事项实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即村党支部提议、村两委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大会决议,并通过适当途径公开结果。
3. 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 加强村级财务人员业务培训,提高其职业素养和法治意识;
- 引入外部审计力量,对村级资产管理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专项检查;
- 鼓励法律专业人士参与村集体资产管理工作,提供专业的法律意见。
4. 法治化建设
- 完善地方性法规体系,细化村级资产管理监督的具体规定;
- 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侵占、挪用村集体资产的行为;
- 健全司法救济渠道,保障村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建立科学完善的村集体资产管理与监督制度是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的重要保障。这不仅关系到村级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更关系到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应当是在各地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加大政策执行力度,确保 village asset management 监管制度真正落地见效。
参考文献:
[1] 杨, 王. 农村土地流转与集体资产管理研究[J]. 财经问题研究, 2018(3): 45-52.
[2] 张, 刘. 村级组织权力监督机制创新路径探讨[J]. 公共管理学报, 2020(2): 78-85.
注:文中涉及到的村名、人名等为掩饰真实信息,用""替代。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