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斐资产管理踩雷事件:供应链保理融资的风险与法律后果

作者:帅痞 |

国内资产管理行业频发"踩雷"事件,其中以供应链相关保理融资项目最为引人注目。以歌斐资产旗下产品为例,从法律行业的专业视角深度剖析此类事件的成因、影响及应对措施。

事件回顾:歌斐资产踩雷案的基本情况

歌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歌斐资产")作为诺亚财富旗下的重要板块,其私募基金产品的违约问题引发了广泛关注。2019年,歌斐资产旗下私募基金曝出高达34亿元的巨额损失。该产品主要投资于公司对京东、苏宁等大型企业的应收账款债权。

> 从法律合规性角度来看,此类项目存在多重疑点:

歌斐资产管理踩雷事件:供应链保理融资的风险与法律后果 图1

歌斐资产管理踩雷事件:供应链保理融资的风险与法律后果 图1

>

> 歌斐资产是否在募集阶段进行了充分的信息披露?

> 对底层应收账款债权的真实性如何进行尽职调查?

> 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是否到位?

这些疑问的核心在于:当供应链融资项目出现问题时,谁该为投资者的损失负责?哪些环节违反了法律规定?

供应链保理融法律风险

以承兴系公司案件为例,罗静及其团队通过伪造京东、苏宁等知名企业的公章和合同,虚构应收账款债权,随后将这些"假债权"打包出售给多家金融机构和资产管理公司。

从法律角度分析,这种行为可能构成以下罪名:

1. 合同诈骗罪:通过欺骗手段获取对方财务;

2. 伪造公司印章罪:私刻企业公章用于非法活动;

3. 担保无效风险:基于虚假应收账款设定的担保自始无效。

这些违法行为最终导致包括歌斐资产在内的多家机构蒙受巨额损失。此案件充分暴露了供应链金融领域的三大主要法律风险:

尽职调查不充分:管理人未对基础交易的真实性进行核实;

合同条款设计问题:相关协议可能因虚假基础交易而无效;

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不足:部分产品可能存在向不合格投资者销售的情况。

歌斐资产踩雷事件的法律启示

1. 管理人的合规义务

应收账款投资项目的尽职调查标准应显着高于一般债权投资项目;

必须建立更为严格的交易对手方真实性审核机制;

建立独立的第三方验证机制,确保基础资产的真实性。

2. 投资者权益保护

管理人应完善信息披露机制,在产品募集阶段充分揭示相关风险;

投资者适当性管理需要进一步强化,避免出现超出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人认购高风险产品;

歌斐资产管理踩雷事件:供应链保理融资的风险与法律后果 图2

歌斐资产管理踩雷事件:供应链保理融资的风险与法律后果 图2

明确建立投诉和纠纷解决机制。

3. 行业规范化建议

建立统一的应收账款真实性验证平台,减少信息不对称;

加强从业人员资质审核,提升专业水平;

建立行业风险预警机制,避免系统性风险积累。

投资者的权利救济路径

当发生私募基金违约或暴雷时,投资者应如护自身合法权益?

1. 协商解决:

与管理人沟通,要求提供详细兑付方案;

如果可能,就展期或其他还款安排达成一致。

2. 法律途径:

如管理人存在明显过错或违法行为,可向法院提起诉讼;

申请仲裁(前提是合同有明确的仲裁条款)。

3. 行业调解:

向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等机构投诉;

请求行业协会组织调解。

需要注意的是,采取法律途径时一定要注意证据收集,包括但不限于产品说明书、合同文本、交易记录等资料。在必要时可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

供应链保理融资虽然具有应收账款流动性强、结构简单的优势,但也存在信息不对称严重、虚假资产风险高等固有缺陷。对管理人而言,必须建立严格的风险控制体系;对投资者而言,则需要提高自身鉴别能力,选择正规机构投资。

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和行业规范化的推进,相信类似歌斐资产踩雷事件的发生率将得到显着降低,从而更好地保护投资益,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

【用户内容法律责任告知】根据《民法典》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本页面实名用户发布的内容由发布者独立担责。企业运营法律网平台系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提供者,未对用户内容进行编辑、修改或推荐。该内容与本站其他内容及广告无商业关联,亦不代表本站观点或构成推荐、认可。如发现侵权、违法内容或权属纠纷,请按《平台公告四》联系平台处理。

站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