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单位账外资产管理与审计探讨》

作者:听风 |

行政单位作为我国国家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资产管理与使用情况备受关注。随着国家审计署对行政单位资产管理与使用情况的检查力度加大,审计发现了一些账外资产管理与使用不规范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行政单位资产管理与使用水平,本文从行政单位账外资产的概念、特征、分类、审计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行政单位账外资产的规范管理提供借鉴。

行政单位账外资产的概念与特征

(一)概念

行政单位账外资产,是指行政单位在正式账簿之外,通过各种途径进行资产管理与使用的资产。这些资产包括但不限于:现金、银行存款、库存物资、无形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二)特征

1. 隐蔽性。行政单位账外资产往往具有隐蔽性,不易察觉。一些资产在账外进行交易,或者通过其他途径进行转移、使用了,但相关账簿中并未体现。

2. 管理不规范。账外资产的管理与使用缺乏规范的制度约束,可能导致资产流失、滥用等问题的发生。

3. 风险性。账外资产的管理与使用存在一定的风险,如资产流失、被盗窃、被损坏等。

行政单位账外资产的分类

行政单位账外资产可以根据其性质和特点进行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一)货币资产类

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库存现金等。

(二)物资资产类

包括库存物资、原材料、在制品等。

(三)无形资产类

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等。

(四)固定资产类

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交通工具等。

(五)其他资产类

包括土地使用权、探矿权、开采权等。

行政单位账外资产审计方法

(一)调阅相关资料

审计人员需要调阅被审计单位的资产账簿、财务报表、银行账户等相关资料,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资产状况。

(二)实地盘点

审计人员需要对被审计单位的物资、库存等实物资产进行实地盘点,以确保资产信息的准确性。

(三)询问核实

《行政单位账外资产管理与审计探讨》 图1

《行政单位账外资产管理与审计探讨》 图1

审计人员可以通过与被审计单位的有关人员询问,了解资产管理的具体情况,核实账外资产的存在与使用情况。

(四)数据分析

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对财务报表、资产账簿等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异常情况,进一步核实账外资产的存在与使用情况。

行政单位账外资产是资产管理与使用中不容忽视的问题。审计人员应采取有效的方法,加强对行政单位账外资产的审计,确保资产安全,提高资产管理与使用水平。行政单位也应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规范资产管理与使用,防止资产流失、滥用等问题的发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行政单位资产管理与使用的作用,为我国的发展作出贡献。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

【用户内容法律责任告知】根据《民法典》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本页面实名用户发布的内容由发布者独立担责。企业运营法律网平台系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提供者,未对用户内容进行编辑、修改或推荐。该内容与本站其他内容及广告无商业关联,亦不代表本站观点或构成推荐、认可。如发现侵权、违法内容或权属纠纷,请按《平台公告四》联系平台处理。

站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