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国定资产管理办法:规范医疗机构资产管理的措施与程序》
医疗机构资产是医院正常运营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医院承担医疗责任、提供医疗服务的重要工具。随着医疗机构改革的深入,医疗机构资产管理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挑战。为了加强医疗机构资产管理,确保医疗机构资产的安全、合规和有效使用,我国制定了《医院国定资产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旨在规范医疗机构资产管理的措施与程序。
医疗机构资产范围与分类
《办法》明确了医疗机构资产的范围,包括以下
1. 固定资产:使用期限超过一年,并在使用过程中价值不断降低的物品,如房屋、建筑物、设备、家具等。
2. 无形资产:为医院提供的技术、知识、品牌等方面的资产,如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等。
3. 有形资产:使用期限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价值不断增加的物品,如土地、货币、库存等。
《医院国定资产管理办法:规范医疗机构资产管理的措施与程序》 图1
4. 其他资产:除上述资产以外的其他资产,如医院交通工具、办公设备、医疗用品等。
《办法》根据资产的性质和使用特点,将其分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有形资产和其他资产四大类,为医疗机构资产管理工作提供了明确的依据。
医疗机构资产管理制度
《办法》明确了医疗机构资产管理制度的目标、原则和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制度目标:加强医疗机构资产的管理,确保资产的安全、合规和有效使用,提高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效益。
2. 制度原则:依法管理、科学决策、民主监督、规范操作、责权明确。
3. 主要资产配置与使用、资产采购与验收、资产使用与维护、资产清查与评估、资产报废与处理、资产信息管理与监督等。
医疗机构资产配置与使用
《办法》对医疗机构资产配置与使用的原则、程序和措施进行了明确规定:
1. 原则:根据医院的功能、任务、规模和服务需求,合理配置资产,确保资产的充分利用和有效保护。
2. 程序:资产配置与使用包括资产采购、验收、使用、维护、报废等环节,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确保资产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3. 措施:加强资产采购的集中管理,优化资产配置结构,建立资产使用与维护制度,强化资产信息安全保障,开展资产定期清查与评估等。
医疗机构资产采购与验收
《办法》对医疗机构资产采购与验收的基本要求、程序和责任进行了明确规定:
1. 基本要求:资产采购与验收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确保资产的质量、性能和价格合理。
2. 程序:资产采购与验收包括采购申请、采购审批、合同签订、验收交付等环节,应当制定明确的流程和标准,确保资产采购与验收的合规性。
3. 责任:医疗机构应当明确资产采购与验收的责任主体,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对资产采购与验收工作的监督和检查。
医疗机构资产使用与维护
《办法》对医疗机构资产使用与维护的基本要求、程序和责任进行了明确规定:
1. 基本要求:资产使用与维护应当遵循节约、高效、安全、环保的原则,确保资产的安全、合规和有效使用。
2. 程序:资产使用与维护包括资产使用计划、维护保养、维修更换、报废处理等环节,应当制定明确的流程和标准,确保资产使用与维护的合规性。
3. 责任:医疗机构应当明确资产使用与维护的责任主体,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对资产使用与维护工作的监督和检查。
医疗机构资产清查与评估
《办法》对医疗机构资产清查与评估的基本要求、程序和责任进行了明确规定:
1. 基本要求:资产清查与评估应当遵循科学、客观、公正、透明的原则,确保资产清查与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程序:资产清查与评估包括资产盘点、资产折旧、资产评估等环节,应当制定明确的流程和标准,确保资产清查与评估的合规性。
3. 责任:医疗机构应当明确资产清查与评估的责任主体,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对资产清查与评估工作的监督和检查。
《医院国定资产管理办法》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加强医疗机构资产管理,确保资产的安全、合规和有效使用,提高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医疗机构应当认真学习、严格遵守《办法》,切实加强资产管理,为医疗机构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