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内部房屋买卖|价格评估与法律合规指南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房屋作为重要的不动产,在家庭成员之间的流转日益频繁。在亲属关系中进行房屋买卖,既是经济行为也是法律行为,涉及到物权法、合同法等多个法律领域。重点探讨“家人之间房屋买卖价格怎么算”这一问题,并从法律实务角度进行深入分析。
何谓家人之间房屋买卖
家庭内部房屋买卖,是指在具有亲属关系的自然人之间发生的房地产交易行为。这里的亲属包括但不限于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与孙子女等直系或旁系血亲。这种交易方式通常发生在家庭成员间基于特殊信任关系的情况下。
相比于市场化二手房交易,家人间的房屋买卖往往呈现出以下特点:
家庭内部房屋买卖|价格评估与法律合规指南 图1
1. 价格可能不完全取决于市场行情
2. 易于达成合意
3. 交易成本较低
4. 存在道德风险的可能性
但从法律层面讲,无论交易双方是否为亲属关系,都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关于房屋买卖合同的各项规定。
家庭内部房屋买卖价格确定原则
虽然部分观点认为亲友间的房产交易可以突破市场价的限制,但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房屋买卖的价格仍需遵循以下基本准则:
(一)参照市场价格为主
《民法典》第六百三十三条规定:"房地产买卖合同约定的总价款应当以房地产评估价格为基础,并且应当符合国家关于基准地价、标定地价和交易指导价的相关规定。"即使是在家庭成员之间进行房产交易,也应当参考当地市场价格。
(二)公平原则
《民法典》第六百三十二条规定:"房地产买卖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权利义务关系。"具体到价格确定上,应体现等价有偿的原则,不能因为是亲属就随意压价或抬高房价。
家庭内部房屋买卖|价格评估与法律合规指南 图2
(三)诚实信用原则
在房屋交易中,买受人和出卖人都应当秉承诚实信用的理念,在价格确定过程中不得实施欺诈行为。
具体案例分析与法律风险提示
通过对实务案例的分析,我们发现家庭内部房产买卖协议中常见的争议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参照市场价格的具体适用情形
在法院审理的一起案件中,甲将其名下一套位于北京市A区的房产出售给胞妹乙。双方约定价格为10万元,但当地房地产交易中心发布的价格信息显示该区域类似房产交易平均价格约为80万元/套。
乙随后以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格为由主张合同显失公平,要求法院调整房屋售价。最终法院认为,在亲属关系背景下,双方确有可能基于信任关系达成较低的成交价,因此判决驳回乙的诉讼请求。
(二)价格确定与评估义务
在实践中,买受人应当尽到合理的注意义务,不能单纯依赖于出卖人的亲属身份而忽略必要的市场调查。在一起案件中,买方丙以远低于市场的价格了叔叔丁的房产,后来发现该交易价格与市场价格相符,而是丙未尽到必要的审慎义务,最终承担不利后果。
(三)规避债务履行风险
部分被执行人试图通过将房产低价出售给近亲属的逃避执行义务,这种行为已被司法实践认定为无效。在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中,被执行人戊将其名下住宅以极低价格售予其子己,法院最终认定该交易协议无效,并责令恢复原状。
法律风险防范建议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防范相关法律风险:
(一)做好市场价格调查
买方应当在交易前详细了解当地房地产市场的价格行情,必要时可以委托专业机构进行评估。即使与卖方为亲属关系,也应保持必要的谨慎。
(二)签订正规买卖合同
建议使用政府部门颁布的示范文本或请专业律师协助拟定房屋买卖合同。确保合同内容完备,包含成交价款、付款、交付时间等关键条款,并明确违约责任。
(三)及时办理过户登记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转移必须经过登记程序才能发生效力。交易双方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的时间节点完成权属转移手续。
(四)保存交易凭证
交易过程中产生的所有书面文件、转账凭证等都应当妥善保管,以备不时之需。尤其是价格条款部分,应确保表述清晰无歧义。
家庭内部房产买卖虽然在程序上可能更加简便,但其背后的法律风险同样不容忽视。相关主体必须严格遵守《民法典》等相关法律规定,在确保交易公平合理的做好风险防范工作。对于各方而言,秉持诚信原则、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妥善留存交易证据都是必不可少的注意事项。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和司法实践的深入,有关家庭内部房产买卖法律适用的问题将得到更系统的研究和规范。希望本文能为相关主体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引。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