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管理办法(2013版)》
总则
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价值在一定金额以上的各种生产资料和自然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资产评估法》的规定,企业应合理有效地利用固定资产,提高资产利用效率,保证资产安全和完整,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为了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固定资产的范围和分类
1. 固定资产的范围
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经营、投资等目的而购买、自行制造、修复、改造的,使用期限超过一年,价值在一定金额以上的各种生产资料和自然资源。
2. 固定资产的分类
固定资产分为以下类别:
(1)生产用固定资产:包括各种生产设备、工具、器具、家具等;
(2)经营用固定资产:包括各种经营设备、工具、器具、家具等;
(3)投资用固定资产:包括各种用于生产经营性质的投资性资产,如建筑物、土地使用权等;
(4)其他固定资产:包括季节性生产用固定资产、更新换代周期较长的固定资产等。
固定资产的确认和计量
《固定资产管理办法(2013版)》 图1
1. 固定资产的确认
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经营、投资等目的而购买、自行制造、修复、改造的,使用期限超过一年,价值在一定金额以上的各种生产资料和自然资源。企业应根据固定资产的定义、范围和分类,对固定资产进行确认。
2. 固定资产的计量
固定资产的计量是指企业对固定资产进行资产负债表项目的确认、计量和披露。企业应根据固定资产的权和使用年限对其进行合理的计量。
固定资产的折旧和摊销
1. 固定资产折旧
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因自然损耗、技术进步、实体损坏等原因导致固定资产价值减少的过程。企业应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年限,采用直线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等方法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核算。
2. 固定资产摊销
固定资产摊销是指企业将固定资产价值分摊到产品成本、费用或利润等核算对象的过程。企业应根据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和实际发生的费用,对固定资产摊销进行核算。
固定资产的折旧提取和资本化
1. 固定资产折旧提取
固定资产折旧提取是指企业应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核算,按照规定的折旧率对固定资产价值进行提取。企业应根据固定资产的权和使用年限,按照规定的折旧率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提取。
2. 固定资产资本化
固定资产资本化是指企业将固定资产支出计入固定资产账户,用于企业生产经营和其他经济活动。企业应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寿命,对固定资产资本化进行核算。
固定资产的闲置、报废和损失
1. 固定资产闲置
固定资产闲置是指企业固定资产在使用周期内未使用或未充分利用的状态。企业应对固定资产闲置进行合理分析和处理,避免固定资产的浪费和损失。
2. 固定资产报废
固定资产报废是指企业固定资产因自然损耗、技术落后、无法维修等原因,不再符合固定资产定义和条件,应当予以报废。企业应对固定资产报废进行合理评估和处理,确保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3. 固定资产损失
固定资产损失是指企业固定资产因自然灾害、事故、 theft等原因造成的损失。企业应对固定资产损失进行合理核算和处理,避免固定资产的损失和浪费。
固定资产的管理和监督
1. 固定资产的管理
企业应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类、确认、计量、折旧、资本化、闲置、报废和损失等管理。企业应加强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使用管理、维修保养管理和价值管理,确保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和有效。
2. 固定资产的监督
企业应加强固定资产的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对固定资产的采购、使用、维修、折旧、资本化、闲置、报废和损失等环节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固定资产管理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